作為一個中國人,令我自豪的,除了五千年傳承的百家精神,就是各種飲食文化了。
最近,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第二季已經(jīng)結束。但許多人卻因為這部紀錄片,在吃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。我也不例外。
《舌尖上的中國》聚集了中華大江南北的特色飲食,家常飯菜。同一種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獲取,內(nèi)蒙古與一千三百多公里外的云南的方式就不同。又因為氣候的不同,地理環(huán)境的不同,東西方、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就不同。
自從《舌尖》第二季播出后,每周五晚上,我都會抱著一些吃的——什么都可以,只要能吃。水果、面包、牛奶、雞爪……齊上陣,就是為了在看《舌尖》的時候邊吃邊看解饞。
中國地大物博,因此東西方,南北方的文化差異也是十分的明顯!渡嗉狻氛钦宫F(xiàn)飲食文化的平臺。其中展現(xiàn)的是物質(zhì)的美味,體現(xiàn)的是精神的傳承。
常州屬于蘇南地區(qū),與常州直線距離為七百多公里的河南開封,在黃河邊上,算是北方城市了。每年“十·一”小長假是我與家人雷打不動的開封七日游。游覽名勝古跡之后,便是吃的時間了。腥膻味濃重的羊肉湯,是北方的一種代表性食物。對于我來說,不能多吃哇!一年一次嘗嘗鮮,把最美的味道留給回憶。
去開封,水土不服是難免的。因為常州與開封的氣候不同,飲食不同。
在英語課上,老師說:“英國人不能沒有土豆,意大利人不能沒有番茄醬,而中國人呢?什么都能吃。”我想,中國人之所以什么都吃,正是與我們的文化,傳承,思想,精神息息相關。
在這個中國日益強大的時期,《舌尖》是一個良好的平臺,向世人展示出中國飲食文化的多樣性,包容性,從吃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