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葛薇老師從教二十年來,奉行“學高為師、身正為范”的準則,熱愛教育,嚴謹治學,任勞任怨,默默奉獻。工作中有熱心、有愛心、有耐心,有高度的敬業(yè)精神,有強烈的責任感,有良好的職業(yè)道德。作為語文專任教師,葛老師擔任多個班語文教學工作,工作量飽滿,刻苦鉆研業(yè)務,不斷更新知識,改進教育教學方法,積極探索,勇于開拓,勤奮努力,參加省、市、江蘇聯(lián)合學院和學校的各項教學比賽,獲得不錯的成績。在教育科研方面,葛老師主持的一個省職教學會課題和一個校級課題,均已順利結題;在省級以上刊物發(fā)表論文多篇,另有3篇論文獲得市級論文評選獎項。葛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文明風采大賽、江蘇省網絡讀書活動、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等,多次獲得“優(yōu)秀指導教師獎”。
擔任班主任工作十八年,葛薇老師始終本著“對學生負責、對家長負責、對社會負責”的原則,積極培養(yǎng)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、終身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。用愛心、耐心、關心、細心、熱心和包容心與學生交流、溝通。教育思想民主,尊重學生的人格,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,自覺維護學生權益,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的好評。
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是葛老師擔任班主任的宗旨。班里那一兩個“問題學生”總會成為班主任頭疼的對象。許同學剛進校就因為頭發(fā)劉海太長的問題與老師頂撞了起來,了解到她因為臉上雀斑太多想遮蓋一下,葛老師就沒再多批評她,可是后來她開始逃課、不做作業(yè)、染發(fā)、化妝……葛老師沒少找她談話,“軟硬兼施”,可是效果寥寥。直到一次值周,葛老師把她安排在自己的辦公室里,沒過兩天她就去找學院領導要求調班,還打電話要挾自己的母親:不調班就不念了。基于她的過激反應,葛老師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老師,通過多次心理輔導,逐步調整教育方法,慢慢說服了她。在后半學期里,葛老師安排她參加了多項班級活動,提供多種機會讓她展現自我,她的臉上逐漸出現了笑容,整個學期“相安無事”。
可是,暑假過后,她竟頂著一頭黃毛來開學了,行為習慣也像以前一樣怎么差就怎么來,從剛開始的染發(fā)、遲到,到化濃妝、不做作業(yè)、上課玩手機……為此,葛老師沒少費腦筋。談心、嚴厲批評、找同學做工作、找家長協(xié)助工作……都無濟于事。學院領導也對她多次進行了教育,可是她都采取了拒絕對話的方式,表明了任憑處置也不悔改的立場。碰到這么一個“刀槍不入”的“金剛”,難道只能放任她嗎?如果放任她,那怎么向她的父母交代,怎么向全班同學交代?就在這時,葛老師接到了05級畢業(yè)生金同學的電話,她說:“老師,我很想念您,我覺得以前自己太對不起您了,現在工作了才體會到您對我的一片苦心�!彼谛r也是一位所謂的“問題學生”,每次教育她,葛老師都有一種“恨鐵不成鋼”的感覺,直到畢業(yè)都是一樁遺憾。可是這才畢業(yè)沒兩年,她就突然醒悟了、長大了,原來老師的心血并沒有白費。
教育具有延時性,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。把眼光放長遠,對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學生,也許老師要做的只是再多試一次,再多給他們一點時間。之后,在與許爸爸交談的過程中,他表示出了對女兒的失望和無奈。葛老師把上面的例子告訴了他,希望大家都不要放棄她,要相信她總會有成熟的一天。沒過幾天,她把頭發(fā)染成了深棕色,盡管沒能一步到位,盡管還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,但她也正在成長,只要再對她多一點信心、耐心和真心。
教育是一種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的工作,尤其是班主任工作。葛老師常年擔任班主任,親近學生,研究學生,創(chuàng)設平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(yǎng)。所帶班級多次獲得市級和校級“先進班集體”“先進團支部”等榮譽。個人也獲得校優(yōu)秀班主任、校先進班主任和優(yōu)秀共青團輔導員等稱號。
“和光同塵,與時舒卷,一身披晴朗�!备疝崩蠋熢谄椒驳膷徫簧�,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,用清新明朗的心對待工作,以寬容溫和的態(tài)度教育學生,以謙遜真誠的姿態(tài)與人相處。抱璞守真,虛極靜篤,光而不耀,靜水流深。